昨天早上跟tutor開勉強會(就是讀書會)
下午複習勉強會的內容時覺得有個地方有問題
就寫信請教tutor
結果tutor今天回信道:
"抱歉這個問題以我的日文知識一時無法回答,
下次見面在一起討論好了...真抱歉幫不上忙!"
我猜可能是我日文表達不好讓他看不懂我的問題
因為我的疑問很單純
是有關自他動的問題
論文裡面為了闡述某個艱深的理論拿”拡大する”當例句來解說
解說前提建立在”拡大する”屬非對格性動詞
把視點拉遠一點歸屬於自動詞
不過我發現”~を拡大する”遠比”~を拡大させる”常用
這跟我印象中的知識相矛盾
假設”拡大する”是自動而且不是自他兩用
”画面/戦争/文字 を拡大する”是不正確的
必須用使役型賦予他動意義

其實我的日文語感也覺得”拡大する”是自動啦
所以我本來以為tutor會直接回我說
論文講的才是正確的
可是tutor好像也卡住了
而且這只是一個小例子
可能只是論文裡這例子不是很恰當而已
不是很重要我也不知道
只是覺得哪裡怪怪的情不自禁想去弄個解釋出來

最近看一些日中比較論文
覺得大陸用語真的很有異國風味
"納過悶來"(瞭解了)
"回過味來"(不太了,好像是品嘗以後吃出裡面的味道)
"緩過氣來"(慢慢來不急著下決定)
身為一個台灣人
使用的是在學術裡很少被提及或研究的台灣中文
覺得真該來個日台語言比較
不是台語的台,是台灣中文的台
不過因為大體上來說台灣中文跟大陸中文
在文法及語彙上理論性差距不大
頂多就是幾個例句在台灣中文不適用而已
不需要弄中台比較
不過要是我寫日中比較論文的話
還真的很想不要用大陸中文
用台灣中文寫日中比較不是很痛快嗎
呵呵!

待問:
非対格動詞の出来事構造ー韓日両言語の比較対照
(反使役化について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kanai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